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哲学社会科学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要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承德市社科联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立足承德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广大社科工作者坚持与时代同行,为发展破题,为人民立言,为咨政服务,努力担负起“培根铸魂”的时代职责,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提升公众人文社科素养做出不懈努力,为全面建设新时代生态强市、魅力承德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
社科成果彰显贡献力
探索实施求真务实、守正创新、挖潜提质的工作举措,聚焦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改革发展的重点工作以及民生所需、群众所盼的关键领域,开展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对策研究,以优秀的社科成果为市委、市政府科学民主决策提供服务。目前“承德市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已经发展形成每年200项研究课题立项、结项的规模结构。为增强课题的针对性,市社科联每年初邀请专家学者制定《社会科学研究课题指南》,提出全市社科研究的主攻方向和重点领域。课题立项、结项实行专家评审制,设立评审专家库,按学科划分为学科评审组开展评审工作。同时,建立健全成果绩效评估机制,坚持把领导批示、进入决策和实际效益作为研究课题的重要评价标准。近年来,为深入研究承德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相继开展了“历史承德”“文化承德”“生态承德”“筑梦承德”等系列重大课题研究,形成了一系列优秀社科成果。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积极做好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工作。承德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现已发展成为每届150余项优秀成果参评获奖的全市社科成果最高奖项。通过多次修订完善评奖文件,并以市政府令的形式颁布实施,推动评奖工作制度化、科学化发展。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紧密围绕“建立科学权威、公开透明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价体系”的目标要求,积极探索完善学术评价标准和成果评价机制,采取定性与定量评价结合、专家接龙打分等形式,通过晒过程、展成果、促监督等全链条、阳光化操作,走出了一条在探索中不断完善、在阳光下更加权威的发展之路。《新希望、新主体、新农民》《塞罕坝奇迹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创造》《承德钒钛铁矿有色金属提取及产业化战略研究》……纵观近年来的优秀获奖成果,普遍呈现发刊出版层次高、学科特色鲜明、时代价值和实践意义显著、社会效益和贡献突出的特点。一大批中青年专家学者脱颖而出,在2020年第十五届评奖作者中,40岁以下青年学者比例达50.6%,为我市社科事业发展后继有人、兴旺发达提供了深厚的发展潜力。新型智库提升服务力充分发挥“联”的优势,创新平台载体,在新型智库建设上锻铸新品牌。不断完善社科联与党委政府部门、各类社科研究机构之间联系协作机制,不断优化学术资源配置,在高校、社科类组织中建设社科研究基地,凝聚一批社科专家学者组成的智库人才。近日,为推进全市社会科学新型智库建设,承德市社科联牵头,组织成立了承德市社会科学学术委员会,并聘任了首批社会科学新型智库专家。同时,积极发挥“思想库”“智囊团”作用,引导和激励专家学者深入基层、面向社会、面向热点难点问题从事学术研究。《关于我市蔬菜产业拓展京津市场的调研与思考》《精准脱贫背景下承德金融扶贫模式及路径选择》《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对策建议》等研究凸显了学术导向的正确性、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推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社科智慧。
构筑多元推介体系,努力提升成果转化效率。扎实办好会刊《承德社会科学》,以“领导决策的参考、理论研究的阵地、学术交流的平台、对外宣传的窗口”为办刊宗旨,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博采众长,开设社科资政、课题选粹、承德纵览等特色栏目,刊发社会科学各学科有创见的理论研究成果,努力把刊物办成承德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展示的窗口和具有承德特色的学术交流平台。目前已出刊120多期,对外发放到市直、县区和乡镇600多个部门单位,对外交流到全国180多个大中城市。创办《社科研究成果专报》,述学立论、咨政建言,得到了市领导的肯定和批示。今年以来,已累计为市委、市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提供8期,发挥了较好的建言献策作用。同时,编辑出版了《承德市志•社科联志》,实事求是地记录了承德社科事业30年走过的道路和发展历程,记录了承德广大社科工作者曾经的耕耘岁月,得到学术界及广大读者的关注。
社科普及深化影响力
近年来,承德市社科联围绕深入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讲活动,切实履行科普宣传职能。为更好地融入时代潮流,市社科联创新科普形式,实施“名师 讲堂”,邀请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参加社科普及,开设社科讲堂,实现社科普及名师化。开展了“山庄文化”“民俗承德”“生态承德”“道德讲堂”“相约文明”等科普宣传和文明普及活动,围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弘扬传播承德优秀传统文化紧密结合。实施“互联网 科普”,加强媒体合作,在媒体网站开设“社科普及”专栏,在广播电台举办“百姓大讲堂”,通过手机客户端,在本地有影响力的公众号、微信群等平台开设社科知识有奖问答栏目。实施“固定 流动”,坚持以群众性、社会性和公益性为重点,通过固定的“社科普及月”活动,增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开展一系列的寓教于乐、生动活泼的科普活动,收到很好的社会效果;通过流动的社科普及服务基层,组织社团学会、社科基地开展经常性的社科普及“六进”活动,开展丰富多样的科普宣传活动,进一步拓宽了公众参与社科普及的渠道。
着力推进社科普及基地建设,为传播社科文化知识提供平台。目前已经在我市图书馆、博物馆、群众艺术馆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以及部分高校和社会组织中建成不同类型、各具特色、功能多样的科普基地20余家,其中省级科普基地5个,分别为避暑山庄博物馆、塞罕坝展览馆、平泉市博物馆、丰宁满族博物馆和隆化民族博物馆。在政府和社会力量的大力支持下,科普基地的基础设施、展教资源不断完善,为更好地科普服务提供了有力支撑。各科普基地充分利用科普资源优势,大力弘扬科学精神,从“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出发,开展有特色、有实效的科普宣教活动。塞罕坝展览馆围绕“艰苦奋斗”“生态文明建设”两大主题,生动地还原了塞罕坝从一棵松到万亩林的创业历程和几代塞罕坝人接力传承取得的生态文明建设成就;承德博物馆开馆一年来,接待观众达11万人次,特别是庆祝紫禁城建成600周年《须弥福寿•当扎什伦布寺遇上避暑山庄》精品文物展在国内外产生巨大影响。
社团队伍强化担当力
市社科联坚定履行“三大定位”新使命,突出社团队伍工作的政治性、先进性,结合“两学一做”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引导广大社科工作者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加强作风建设,紧密围绕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总体要求,维护党的政治生态环境,有力地推动了我市社科各项工作的开展。
坚持以党建为统领,加强社团管理,依法、依规履行业务主管部门的职责。充分发挥社科联的指导、协调和服务功能,创新社科团体管理机制,健全完善各项工作制度,从活动、财务、科研等方面加强对全市29个社科类社团学会的管理。定期召开学会工作年会,对社科类社会组织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以“党建 ”服务为立足点,引导社团组织构建党群服务体系。
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不断激发社团学会活力,切实开展服务活动,提升服务水平。承德市避暑山庄研究会邀请著名学者蒙曼举办了“品最美唐诗”“唐诗中的人文精神”等活动;承德市心理学会开通惠济公益心理热线,组织培训了60多名具有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的志愿者加入开展心理咨询疏导工作;承德市海外联谊会开展“泛海助学行动”,2019年共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等困难家庭争取助学金174万元;承德市图书馆学会举办高校信息检索课交流研讨会、读书读报节系列活动已经成为承德市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特色文化品牌活动;承德市易经研究会定期举办“公益讲学班”,让人们科学认识易经,培养良好学易心态,客观看待易经。
发挥联动优势,组织所属学会社团基地,成立了承德社科联志愿服务队,让志愿服务开枝散叶。2019年以来,下沉基层,到社区、到乡村,积极开展科普宣传、卫生治理、绿化美化等志愿服务活动达20次。尤其是春节期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袭来,社科志愿者主动请缨,下沉社区一线,协助基层开展入户排查、动态监测等工作,在战“疫”一线践行初心使命和责任担当。(袁野)